个人访学项目


复旦大学教务处与外事处关于启动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制度的通知


        近年来,随着学校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教师、科研人员、学生到国外大学学习的机会不断增加。复旦大学与国外、境外100多所大学开展了学生交流,此外在复旦大学交流的大框架下各学院和伙伴学校也开展了院系间的学生交流,从学校整体和各学院两个渠道为复旦大学学生出国交流学习提供了多种选择。为丰富我校本科学生出国学习的渠道,在学校整体和各学院之外形成学生个人访问学习的体系,复旦大学教务处与外事处将启动复旦大学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制度。
        复旦大学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与校际学生交流和系际交流学生的相同点为:
1, 申请项目都是非学位的6-12月的学习(一学期或者一学年);
2, 无论是个人访问学习,还是校际学生交流学习或系际交流学习,仍是复旦大学在籍学生,需要缴纳复旦大学学费;
3, 只要满足复旦大学教学方面的规定,可以转学分到复旦大学,作为毕业所需学分的一部分。
        复旦大学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与校际学生交流和系际交流学生的不同点为:
1, 个人访问学习除了缴纳复旦大学学费外,还需要向访问学习所在的大学缴纳学费,后一部分学费可以是通过任何奖励由对方大学免除、获得国家、社会或企业团体的资助缴纳或者是个人家庭承担;
2, 复旦大学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的学校范围与复旦大学的友好大学名单不完全相同,以本通知附件的大学名单为准,均可以开展个人访问学习。
        复旦大学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的教学安排、学籍暂参照目前复旦大学教务处规定办理,直至复旦大学本科生主管部门制定特定的管理规定或条例为止。
复旦大学教务处 复旦大学外事处

2010年10月

====================================================================

复旦大学教务处与外事处启动本科生出国个人访问学习制度常见问题问答FAQ.doc

复旦大学教务处 复旦大学外事处

2010年11月

====================================================================


个人访问学习申请举例

个人访问学习案例.doc

复旦大学外事处

2011年1月



=====================================================================

关于本科生个人访学项目的资助申请

本科生个人访学项目不是复旦大学资助重点投向的方向,是否获得资助视当年申请

情况而定,包括1,当期是否有适合资助个人访学项目的经费存在,2申请项目符合

经费覆盖的项目,3申请人访问学习成绩优秀,符合申请的流程。



申请资助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在访学开始前提交

1)对方大学录取个人访学的录取通知书

2)个人简历(中文)

3)学习计划(为何申请该校的本专业访学,对于访问提高个人学习的预期等)

在访学结束后提交

4)个人访学总结

5)访学成绩单材料

具体的递交材料地址:外事处马锦明楼105室

根据以上材料,外事处将根据学生出国出境学习交流委员会专家意见评审,给予评审合格者最多不超过三万元人民币的补助。


本科生申请个人访问学习,可以向申请以下资源申请资助、补助:

申请留学英国部分高校的本科生尝试联系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会申请个人访学资助,详情参考郭氏基金网站http://www.shkpkf.com.cn/liuxueguanggao.htm


申请下列大学访问学习的本科生可以向复旦大学外事处申请个人访学补助:

  Brown University
  Columbia University
  Harvard University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King’s College London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New York University
  Queen’s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Bristo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niversity of Glasgow
  University of Leeds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University of Oxford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Warwick University



复旦大学外事处

2014年12月


返回原图
/